一种延长血小板保存时间的肽

技术背景

  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是包含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的无核血细胞,在止血、创口愈合、血栓形成等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小板在循环血液中的寿命仅8—9天,体外储存血小板的功能则在5天之内基本丧失。在肿瘤、感染、糖尿病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以及一些疾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经常由于血小板减少而引发致死性出血,其原因在于血小板功能降低而被提前清除。因此筛选延长血小板体外储存期和血小板活性的药物,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技术简介

  研究团队开创性地发现,在血小板发生凋亡前,血小板功能特别是其线粒体功能都已出现了功能障碍,导致发生线粒体自噬,从而引起血小板活性降低,生存期缩短。因此,对血小板中线粒体自噬的调控可用于延长血小板体外储存期或调控血小板活性的应用。

  团队从另一全新角度,利用一种保持和调节血小板活性的小分子肽,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线粒体自噬受体FUNDC1与LC3相互作用,来抑制血小板线粒体自噬,从而保护血小板活性和延长血小板体外储存时间,该专利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血小板质量和医用血小板体外储存期。

应用范围

  该技术对于治疗或预防血小板生存期缩短的相关疾病,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破坏增多性疾病、血小板消耗过多性疾病、血栓性疾病、癌症、胰腺炎、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感染疾病或细胞内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延长血小板体外保存时间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药物开发潜力。由于该肽的分子量较小,对哺乳动物的免疫原性低,可直接用于哺乳动物上。该分子结构稳定,易于合成与纯化,可大量生产,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  编:100101
电子邮件:ioz@ioz.ac.cn
电  话:+86-10-64807098
传  真:+86-10-64807099
友情链接